
灌浆施工方法及步骤
施工前应准备搅拌设备、养护物品和必要的工具。
第一步:基础处理
1、基础表面应进行凿毛处理,或采用专用新老混凝土界面剂做界面处理。
2、清洁基础表面,不得有碎石、浮浆、浮灰、油污和脱模剂等杂物。
3、灌浆前24h,基础表面应充分湿润,灌浆前1h,清除积水。
第二步:支模
1、按灌浆施工图支设模板。模板与基础、模板与模板间的接缝处用水泥浆、胶带等封缝,达到整体模板不漏水的程度。
2、模板与设备底座四周的水平距离应控制在100mm左右,以利于灌浆施工。
3、模板顶部标高应高出设备底座上表面50mm。
4、灌浆中如出现跑浆现象,应及时处理。
第三步:灌浆料配制
1、本产品用量为2.2-2.4吨/m³,按12%的加水量标准加水搅拌。
2、推荐采用机械搅拌方式,搅拌时间一般为3min。采用人工搅拌时,应先加入2/3的用水量拌和2min,其后加入剩余水量搅拌3min
至均匀。
3、每次搅拌量应视使用量多少而定,以保证40min以内将料用完,冬季施工时搅拌完成后尽量在30min内用完,并注意保温养护措施。
4、现场使用时,严禁在灌浆料中掺入任何外加剂、外掺料。
第四步:灌浆施工方法
1、较长设备或轨道基础,应采用分段施工。
2、二次灌浆时,应符合下列要求。
① 二次灌浆时,应从一侧或相邻的两侧多点进行灌浆,直至从另一侧溢出为止,以利于灌浆过程中的排气。不得从四侧同时进行灌浆。
② 灌浆开始后,必须连续进行,不能间断。并尽可能缩短灌浆时间。
③在灌浆过程中严禁振捣。必要时可用灌浆助推器沿灌浆层底部推动灌浆料,严禁从灌浆层中、上部推动,以确保灌浆层的匀质性。
④设备基础灌浆完毕后,应在灌浆后3-6h沿设备边缘向外切45度斜角以防止自由端产生裂缝,如无法进行切边处理,应在灌浆后3-6h后用抹刀将灌浆层表面压光。
⑤当设备基础灌浆量较大时,灌浆料的搅拌应采用机械搅拌方式,以保证灌浆施工。
第五步:养护
1、灌浆完毕后30min内应立即加盖湿草或岩棉被,并保持湿润。
2、冬季施工时,养护措施还应符合现行<<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>>(GB50204)的有关规定。
3、在设备基础灌浆完毕后,如有要剔除部分,可在灌浆完毕后3-6h后,即灌浆层硬化前用抹刀或铁锨工具轻轻铲除。
4、不得将正在运转的机器的震动传给设备基础,在二次灌浆后应停机24-36h,以免损坏未结硬的灌浆层。
包装存贮
标准包装规格为25公斤/袋,宜储存在干燥、通风环境中,防水、防潮、未开封状态下保质期为6个月,可按一般货物运输。
高强无收缩灌浆料使用硅酸盐水泥,高强骨料、添加防泌水防离析成分,混合配制而成。其使用方便,在现场采取手持搅拌钻既可施工使用。主要用于设备基础二次灌浆,以及路面抢修工程加固等。可以提高构件的强度、刚度、稳定性和抗裂性,也可用来修补裂缝等,可加固板、梁、柱、基础和屋架等。在工期紧、增加截面尺寸较小不利于混凝土泵送等条件时非常实用。
产品特点
施工简便快捷,相对于现场物料运输困难的场所,小包装的干粉料更加便于运输;拌合操作简单,采用传统手持搅拌钻就可搅拌均匀;灌浆方便,其呈现的流动状态,使用在具有高差的方位可自行或稍加辅助流淌平整;表面效果好,不需要抹光等额外修整操作。材料不泌水、不离析,在施工作业面小的位置,缝隙较小等场所均可施工。不含金属膨胀源不腐蚀钢筋,抗油渗、长期性耐久性好。
性能指标
GB/T50448-2015《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》
JC/T986-2018《水泥基灌浆材料》
GB/T17671-2021《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(ISO法)》
检验项目 | 产品要求 | 检测数据 | ||
截锥流动度/mm | 初始 | ≥290 | 300 | |
30min | ≥260 | 290 | ||
抗压强度(Mpa) | C40 | 1d | ≥10 | 12.5 |
3d | ≥20 | 28.7 | ||
28d | ≥40 | 49.8 | ||
竖向膨胀率(%) | 3h | 0.1-3.5 | 0.5 | |
24h与3h膨胀值之差 | 0.02-0.50 | 0.11 |
●以上数据是在标准实验室条件下检测的。
●参考用量:2.2-2.4吨/m³。
●加水量:12%。